114年11-12月

未來2個月 (114年11月-12月)市場展望

      

大宗魚種國際產銷市場展望與分析

協作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評價:保守發展黃綠燈.jpg

分析:

    • (一)出口市場評估

    (114)1-9月與去(113)年同期出口價量比較:

    1. 1.吳郭魚:冷凍吳郭魚片1,601公噸(+423公噸;+35.9%),每公斤347.5元(+13.6元;+4.1%);冷凍吳郭魚條凍11,243公噸(+669公噸;+6.3%),每公斤77.7元(-6元;-7.11%)。
    2. 2.鱸魚:冷凍鱸魚片2,418公噸(+701公噸;+40.8%),每公斤244.7元(-32.2元;-11.6%);冷凍鱸魚條凍1,651公噸(+368公噸;+28.7%),每公斤136.3元(-4.5元;-3.2%)。
    3. 3.虱目魚:冷凍虱目魚條凍3,618公噸(-1,853公噸;-34%),每公斤84.9元(+3.6元;+4.4%)。
    4. 4.石斑魚:石斑活魚6,424公噸(-1,016公噸;-13.7%),每公斤247.5元(-55.4元;-18.3%)。今年1-9月石斑活魚出口至香港與中國占比分別為67.6%與31.0%。
    5. 5.午仔魚:冰鮮午仔5,922公噸(+135公噸;+2.3%),均價上漲2.6%。今年1-9月冰鮮午仔出口至香港與中國占比分別為27.8%與72.2%,與去年差異不大。
  1.   
    • (二)國際行情評估
      1. 1.吳郭魚:冷凍魚片需求增加,今年1至7月美國對各國冷凍魚片總需求量為61,052公噸,較去年同期成長26%,平均進口單價為4.3美元/公斤,低於去年同期4.5美元及去年全年平均4.6美元。臺灣銷美魚片於2月創下每公斤11.9美元高點,中間月份回落,7月回升至10.0美元;南韓市場第1季為10.6美元,8月為10.6美元,但整體量仍呈萎縮。美國進口來源仍以中國為主(84.8%),其次為越南與印尼,再依序為臺灣、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宏都拉斯、哥倫比亞及祕魯。受關稅不確定性影響,關稅宣布前後市場出現預期囤貨,加上消費市場需求及庫存去化,致使需求量與價格在短期內顯著波動,7月進口排序已較6月明顯不同。條凍部分,美國2025年1至7月進口量為32,396公噸,其中中國17,060公噸(占52.7%)、臺灣6,979公噸(占21.5%)、巴西3,176公噸、越南2,713公噸及泰國為908公噸;平均單價2.5美元/公斤,高於去年同期(+6.1%)。南韓部分,吳郭魚片進口量自2023年507公噸降至2024年的415公噸,今年1至8月為270公噸,其中臺灣占136.2公噸(50.4%)均價約10.6美元/公斤;印尼占124.5公噸(46.1%),均價約11.16美元/公斤,差異不大
    1. 2.鱸魚:今年前9月冷凍鱸魚片出口市場仍以澳洲為主(約83.8%),其次為美國(約12.7%),呈現「澳洲維持、美國回升」格局,均價在9月稍有晚緩升。條凍方面,今年前9月出口美國約占51.3%,澳洲約39.3%;銷美價格約137.4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下跌約4.7%;整體出口平均價格約136.3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下跌約3.2%。香港批發市場冰鮮七星鱸1至8月均價約78.7港元/公斤,與去年同期變化不大。
    2. 3.虱目魚:冷凍虱目魚出口市場分散,美國占約30.5%、阿聯約17.1%、加拿大約16.9%及沙烏地約12.5%。去年價格普遍下跌,今年1至9月沙烏地與阿聯價格已有回升,美國與澳洲則下跌7.2%,美加市場亦呈現需求增加。
    3. 4.石斑魚:香港青斑及龍虎斑批發價自去年高點回落,青斑今年中出現止跌,龍虎斑於5至6月回升至約8.6美元/公斤後持續回穩。另香港今年2月首次自澳洲進口龍膽石斑3.3公噸(40萬港元)後,4月再次進口1.6公噸(48.9萬港元),有別以往主要由臺灣供應,市場來源出現替代。
    4. 5.午仔魚:香港冰鮮午仔批發價去年為226.2港元/公斤,今年1月呈上升趨勢,3月下跌至178.3港元/公斤,7月回升至277.1港元/公斤,8至9月則再度回落至約199.3港元/公斤。
  2.  
    • (三)建議
      1. 1.吳郭魚:今年1至9月出口冷凍魚片呈現量增價揚後回落,條凍則量減價明顯下跌,批發市場呈量價持平,整體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0%,市場均價上漲11.9%,顯示市場供應量受國際貿易需求變動影響顯著,下半年美國整體水產品進口仍需觀察供應鏈及消費市場變化,並留意美國國內價格水位。若出口續呈下滑,則建議國內生產業者適時調整生產速度與出貨節奏,以降低短期波動對養殖端的影響。
      2. 2.鱸魚:出口冷凍魚片及條凍均呈現量增價跌,批發市場亦呈現量微增、價跌的情形,整體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9.7%,均價則下跌10.7%,顯示市場短期受國內生產與外銷市場變化影響,然而國內供應量趨於穩定,出口亦較去年同期回溫。
      3. 3.虱目魚:虱目魚魚片與條凍出口量皆較去年同期下降,魚片價格下跌8.1%,條凍價格則小幅上升4.4%;批發市場方面,全魚呈現量減價微跌,而魚片則呈現量減、價大幅升高70.3%,致總需求量減少22.1%、均價上升23.9%,顯示市場供應量略顯不足。
      4. 4.石斑魚:石斑活魚出口量價齊跌,批發市場則呈現量增價跌,總體需求量減少7.6%、價格下跌22.3%。後續仍需持續關注10月份中國「稀土管制事件」後美國是否可能採取報復性關稅及其對中國內需市場的影響,以及中國與越南在水產品貿易上之競爭變化,同時觀察香港龍膽石斑自澳洲進口通路的發展情形。建議養殖戶可關注多元市場的發展,避免過度依賴單一銷售管道,以降低價格波動風險。
      5. 5.午仔魚:冰鮮午仔魚出口供應量小幅增加(+2.3%)、價格持續上漲(+2.6%),批發市場則呈現量縮(-3.6%)、價揚(+4%),國內供應缺口逐步收斂。整體出口價格雖於3月創高後在5月回落,並於9月續降,惟出口香港之平均單價於5月創下歷史高點後至9月仍維持在高檔水位;雖香港批發市場價格於8至9月期間明顯下滑,後續仍需持續關注市場供應鏈風險,並謹慎留意市場變動。

    1.  
    2. 五大魚種不同品項均有少量進口,其數量尚不易判定對整體供需之影響。綜觀我國大宗養殖水產品出口市場,短期內雖美國關稅不確定性因素已逐步去化,各國亦陸續採取相對應的貿易措施以預防美國市場變動所帶來的衝擊,生產端與國際貿易市場間仍需時間調適。後續包括臺灣稅率、國際市場供需或庫存變化、中國稀土管制後續影響與內需市場變動,以及關稅談判對國內進口市場之衝擊等,皆需留意,並應持續觀察主要供應國與消費市場之變化。

  3. 投影片21.JPG
  4. 投影片22.JPG
  5. 投影片23.JPG
  6. 投影片24.JPG
  7. 投影片25.JPG
  8.   

   

午仔魚

協作單位:國立中興大學

評價:穩定發展綠燈.jpg

分析:

(一)產銷評估:

本年度午仔魚繁殖場普遍有共識,皆採取限量繁殖;部分養殖業者亦轉養其他物種(如石斑、紅杉等)。再加上去年多數延遲放養,114年成魚上市時間較往年延後約2個月,養殖成本增加約10至30%,放養密度亦略為降低,因此並無午仔魚苗過度量產的情況。

 

(二)市場評估:

  1. 1.內銷量與價格:截至114年10月10日,午仔魚內銷銷售量為1,593,151公斤,較113年同期減少52,153公斤(-3.3%)。平均內銷價格為219.6元/公斤,較113年同期下跌3.2%。
  2. 2.外銷量與價格:截至114年9月,午仔魚出口量為6,009公噸,較113年同期增加700公噸(+1.2%)。平均外銷價格較113年同期上漲23.5%。
  3. 3.池邊價:截至114年10月6日,午仔魚池邊價為140元/台斤,較113年同期下降。
  4. 4.出口市場:午仔魚出口市場截至112年仍以香港為主;113年轉為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中國大陸5,390公噸;香港2,306公噸)。114年截至9月亦維持此趨勢(中國大陸4,270公噸;香港1.676公噸)。惟產銷環境變化快速,業者宜持續關注市場動態,以因應調整。

   

(三)建議:

  1. 1.建議養殖業者於養殖過程及出貨前加強檢驗,並依市場需求規劃產量、產能及規格,採行計畫性生產模式,以降低滯銷與損失風險。
  2. 2.午仔魚放養量宜採保守策略,每分地以10,000至12,000尾為基準,不宜超過18,000尾,並可延後或分階段放養。
  3. 3.雖本年度在池量及存活率下降,但因出口需求穩定,池邊價仍維持高檔。
  4. 4.114年度各季生產量較往年同期減少約20至40%。目前午仔魚供給不足、需求偏高,池邊價平均約新台幣150元/台斤。若銷售狀況延續往年水準,恐出現需求大於供給。預估11至12月池邊價將維持在140元/台斤,並逐步回落至115元/台斤。

          

               

虱目魚

協作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評價:保守發展黃綠燈.jpg
分析:

(一)產銷評估:

    1. 1.114年截至8月,虱目魚國產苗4,509萬尾,較去年同期增加1,600萬尾(+55%)。進口苗8,710萬尾,較去年同期減少5,228萬尾(-37%)。進口苗與本土苗之比例約為1.87:1。
    2. 2.今年受颱風、水災及育苗成活率不佳影響,虱目魚成魚養殖放養密度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0至20%。
    3. 3.今(114)年虱目魚成魚養殖在池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約600萬尾,新放養量亦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400萬尾,推估整體年產量將較去年減少約0.8萬公噸。
     

(二)市場評估:

  1. 1.截至114年9月,虱目魚條凍出口量為3,618公噸(-1,853公噸;-34%),冷凍虱目魚片出口量為23.6公噸(-10.1公噸;-30%)。同期間,臺灣自印尼進口虱目魚條凍53公噸(+27公噸;+51%),冷凍虱目魚片0.016公噸(-1.08公噸;-98.5%)。因虱目魚受美國市場影響較小,11至12月出口量預估為虱目魚條凍600公噸,冷凍虱目魚片2公噸,因供應不及造成市場萎縮。
  2. 2.截至114年9月,批發市場虱目魚交易量為6,042公噸(-437公噸;-7%),月平均單價為87元/公斤(-2元;-2.3%)。虱目魚肚交易量為1,016公噸(-399公噸;-28%),月平均單價為264元/公斤(+110元;+41.7%)。11至12月批發市場交易量預估為虱目魚1,300公噸,虱目魚肚200公噸,供不應求造成虱目魚肚高價,需留意是否將刺激進口並影響消費行為。
  3. 3.虱目魚池邊價格呈上升趨勢,8月高峰均價約68.3元/台斤,9至10月後回穩(58至60元/台斤)。年初放養之進口苗規格已達650至750公克,並於10月陸續上市,將持續撈捕至11月底;目前晚撈一次約1萬斤,池邊價約60元/台斤,日撈(午撈、外銷及殺肚廠)約2萬斤,價格約55元/台斤。

  

(三)建議:

    1. 1.近年虱目魚加工廠數量增加,推估加工端所需原料約2.5萬公噸,出口量約0.8萬公噸,批發市場約0.9萬公噸,內外銷基本需求至少約4萬公噸;若年產量維持在4.5萬公噸以上,整體養殖仍有利潤空間。
    2. 2.10月後進入其他養殖漁貨盛產期,虱目魚產銷將受到替代魚種排擠,達出售規格者可考慮提前出貨。
    3. 3.虱目魚價格持續上升,需注意是否引發進口增加及影響消費需求。

     

                                                                                     

    石斑

    協作單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評價:審慎評估 紅黃燈.jpg
    分析:

    (一)產銷評估:

    1. 1.截至10月4日止,114年石斑魚放養面積約1,041公頃,其中龍虎斑佔71%、龍膽石斑25%、青斑3%、其他石斑1%。
    2. 2.外銷市場呈現結構性轉變,截至今年9月底,石斑活魚累積出口量為6,426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4%;然而石斑製品累積出口量則逆勢成長至81公噸,較去年同期顯著增加42%。此消彼長的變化顯示,產業正從傳統活魚外銷轉向加工產品及多元市場模式。
    3. 3.上游警訊浮現,成魚市場的低迷已嚴重影響苗種端。截止10月初,龍虎斑白身苗總產量已接近3,000萬尾的年度預警指標,但因養殖戶投苗意願降低,苗價已近腰斬,反映出產業鏈上游的信心已顯著不足。上述現象皆顯示終端疲弱已傳導至上游,整體產業鏈對後市普遍持保守與觀望態度。

       

    (二)市場評估:

    受到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遲緩、消費力下降及市場供過於求之影響,國內池邊價持續探底,建議業者留意後續市場狀況,以降低產銷風險。

    1.  
    2. 1.青斑(點帶石斑):市場嚴重萎縮,已鮮少人放養。今年9月平均池邊交易價約172元/公斤,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24%,不宜再增加生產能量。
    3. 2.龍虎斑:仍為市場主流魚種,但價格壓力沉重。今年9月平均池邊價格約178元/公斤,較去年同期減少27%,至9月底價格仍持續走低,整體魚價處於相對低檔,後續需視主要市場需求恢復狀況。
    4. 3.龍膽石斑:市場需求相對穩定。今年9月平均池邊價約371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上漲21%,但因養殖週期長、門檻高,價格波動影響相對較小。

         

    (三)建議:

      1. 1.掌控市場趨勢:針對活魚外銷面臨問題,登錄場制度可確保石斑魚產品可追溯性,並強化衛生安全,提升水產品品質,建議尚未加入者可評估參與,以增強國際通路供貨能力。
      2. 2.立即性產能調控與去化庫存:面對內外壓力,首要任務為控管新魚苗放養量,同時積極規劃去化池中大量越冬魚庫存,並開發不同加工產品或拓展團膳通路,以緩解庫存、加速資金回流。
      3. 3.深化友善養殖與品牌護城河:在外銷市場陷入低價競爭時,臺灣更應堅守「友善、安全、無用藥」的養殖模式,透過產銷履歷、登錄場等制度建立高品質的品牌形象,專攻對價格較不敏感的高端市場,以確保產業利潤。
      4. 4.加速市場與產品轉型:數據已證明,在活魚出口下滑的同時,魚製品外銷正逆勢成長。應加速從「供應活魚原料」轉向「提供多元產品」,開發符合家庭消費的小包裝、即食料理,並結合電商、超市等通路,建立具備內需支撐的穩健產業結構。
      5. 5.遵守動物用藥規定:季節交替,應加強養殖管理措施。若遇病害,切勿亂投藥,應洽詢魚病檢驗單位,並依獸醫師處方箋用藥及遵守停藥規定,以確保產品安全。
      6. 6.持續關注外部市場訊號:密切注意中國市場在冬季的需求變化,以及台灣加工製品在日本、美國等新興市場的銷售反饋。這些資訊將是判斷明年上半年行情的重要參考。

       

                                                  

      協作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評價:保守發展黃綠燈.jpg
      分析:

      (一)產銷評估:

      今年夏季受颱風頻繁影響,各主要產區成魚均出現不同程度災損,整體供給量下降,單一養殖戶可供應之漁獲量明顯減少,致使販運商及加工廠需向更多養殖場採購以取得足量原料,收購價格因而呈現低檔且不穩定之態勢。

      需求部分,內銷市場維持穩定;外銷則隨輸美關稅調整逐步明朗,出貨量較上半年回升並趨於穩定。然而,今年小型加工廠投入鱸魚清肉加工數量增加,加上匯率波動,使內外銷價格變動幅度較去年顯著擴大。綜上所述,當前鱸魚需求面仍屬穩定,但供給端波動較大,後續漁獲價格恐仍將維持低檔區間。

             

      (二)市場評估:

      今年魚苗疾病情形較往年減緩,惟受颱風頻繁影響造成漁損,使得可供銷售之漁獲量不甚穩定,另因當年收成魚之放養期較為集中,預期年末上市量將同步增加,屆時漁價仍有下滑風險。

             

      (三)建議:

      1. 今年夏季颱風對各主要產區皆造成不同程度損害,致使目前在池可達銷售規格之漁獲量偏低,販運商及加工廠須前往更多養殖場才能取得足量漁源,池邊價格亦因場次差異而出現明顯波動。隨產季逐步到來,後續漁價仍可能出現下滑並伴隨較大波動。
        另方面,今年夏季高溫時間長,過冬魚苗普遍尚未達入池規格,預估需至11月始可陸續達投放規格。由於放養時程延後,建議業者可視當產季當年魚之銷售狀況,採取「適時分批放養」或「適度降低放養密度」等方式,以避免明年上半年漁獲集中上市,導致價格再度走低。

        

                 

      台灣鯛

      協作單位:台灣鯛協會

      評價:保守發展黃燈.jpg
      分析:

      (一)產銷評估:

        1. 1.114年截至9月魚苗生產為13,367萬尾,較去年同期12,437萬尾增加930萬尾,但最大規模苗場已停產,預估今年苗量會較去年減少7%。
        2. 2.受颱風停電及豪雨影響,多數養殖池可出售之條凍及菜魚成魚已於近期陸續出貨,切片原料端大規格不足的情形已有所緩解。然而,由於進口魚片量大且價格具競爭力,後續可能對國內收購價格造成壓力,提醒養殖戶切勿因市場波動而恐慌性低價拋售,以免影響整體行情。

       

      (二)市場評估:

        1. 1.114年1至8月台灣鯛條凍出口總量10,288公噸(+993公噸;+9.7%),出口美國8,097公噸(+702公噸;+8.7%),美國市場7月後呈衰退現象。近期又因海運運費調漲及美金對台幣匯率變動影響,出口進度略有延宕,後續訂單能見度仍不明朗。
        2. 2.魚片出口市場方面,114年1至8月總量1,500公噸(+426公噸;+28.4%)。其中出口美國1,168公噸(+427公噸;+36.6%),但7月後亦呈衰退現象,市場需求量仍不明朗。
        3. 3.內銷菜魚價格近期約30元/台斤,呼籲承銷端協助穩定收購價格,以維持養殖戶放養信心與市場秩序。
         

      (三)建議:

      1. 1.預期114年11至12月台灣鯛價格受美國對等關稅、運費波動、匯率變動及中國庫存出清影響,短期仍有不確定。但政府已積極與美方談判,市場可望逐步回穩,建議養殖戶安心放養。
      2. 2.今年魚苗供應穩定,但提醒養殖戶審慎評估天氣變化,並分散收成時間,以避免明年春夏缺魚。
      3. 3.為穩定台灣鯛產量,光電場域養殖相關查核與計畫審查應持續落實,並以原有養殖物種為主,以降低對整體生產規模之影響。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