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7-8月

未來2個月 (114年7月-8月)市場展望

      

大宗魚種國際產銷市場展望與分析

協作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評價:保守發展黃燈.jpg

分析:

    • (一)出口市場評估

    (114)1-5月與去(113)年同期出口價量比較:

    1. 1.吳郭魚:冷凍吳郭魚片967公噸(+304公噸;+45.9%),每公斤361.2元(+32.7元;+10.0%);冷凍吳郭魚條凍6,800公噸(+1,283公噸;+23.3%),每公斤80.8元(+1.8元;+2.3%)。
    2. 2.鱸魚:冷凍鱸魚片978公噸(+94公噸;+10.6%),每公斤251.9元(-18.2元;-6.7%);冷凍鱸魚條凍829公噸(+205公噸;+32.9%),每公斤136.8元(-1.8元;-1.3%)。
    3. 3.虱目魚:冷凍虱目魚條凍2,410公噸(-521公噸;-18.0%),每公斤82.6元(-0.2元;-0.2%)。
    4. 4.石斑魚:石斑活魚4,308公噸(-314公噸;-6.8%),每公斤253.5元(-61.9元;-19.6%)。今年1-5月我國石斑活魚至香港與中國出口量占比為68.7%與30.3%,美國則為1.8%。
    5. 5.午仔魚:冰鮮午仔魚3,416公噸(-198公噸;-5.5%),均價較去年同期成長6.0%;今年1-5月冰鮮午仔至香港與中國出口量占比為28%與72%,與去年同期差異不大。
  1.   
    • (二)國際行情評估
    1. 1.吳郭魚:今年初美國市場對吳郭魚冷凍魚片的需求增加,1至4月美國對來自各國冷凍魚片的總需求量為36,926公噸,較去年同期顯著成長41.4%,平均進口單價為4.55美元/公斤,較去年同期4.56美元相近,但低於去年全年平均4.62美元。臺灣銷美國吳郭魚片在2月份創下每公斤11.88美元的高價,4月回落到11.29美元,銷南韓吳郭魚片第1季也達到10.6美元,4月則為10.57美元。美國進口吳郭魚片仍以中國為最大宗(占88.7%),其次為印尼與越南,接續為臺灣、宏都拉斯、馬來西亞、巴西、祕魯、哥倫比亞,對應關稅的不確定性因素,關稅宣布前市場存在預期性囤貨心理,導致需求量與價格短期顯著變動;另外美國吳郭魚條凍2024年主要進口國為中國、臺灣、越南、巴西,2025年1至4月中國進口量為12,559公噸、臺灣為3,511公噸,巴西為1,717公噸,越南為1,249公噸,泰國為431公噸。整體美國吳郭魚條凍需求量近年呈現穩定增加趨勢,今年1至4月美國共進口20,120公噸,平均進口單價為2.58美元/公斤,較去年整年度的2.29美元上升12.7%,其中自中國進口占62.4%、臺灣占17.5%、巴西占8.5%、越南占6.2%。南韓吳郭魚片的進口量在2023年達到507公噸後,2024年又下滑至415公噸,今年1至4月進口394公噸,自臺灣進口234.7公噸,其他為自印尼進口(158.9公噸),進口價格為10.58美元/公斤,與印尼(10.45美元)差距不大。
    2. 2.鱸魚:今年前5月,我國冷凍鱸魚片出口市場集中在澳大利亞(占比約81.6%)與美國(約14.8%),呈現澳洲維持、美國上升的趨勢,整體均價呈現緩降;冷凍鱸魚出口美國約58.62%,澳大利亞約29.07%,銷美平均價格為154.7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上漲約5.3%,整體出口價格則與去年同期變動不大,維持在136至138元/公斤左右。香港批發市場冰鮮七星鱸1-5月均價為76.2港幣/公斤,與去年同期差異不大;西班牙冷凍鱸魚片批發價格6月的均價為每公斤9.6歐元,較1至5月價格(每公斤15至20歐元)下跌。
    3. 3.虱目魚:冷凍虱目魚出口市場分散,主要出口國為美國(31.45%)、加拿大(18.42%)、沙烏地(11%)及阿聯(17.26%),整體而言,各國價格在去年普遍下跌,惟今年初沙烏地、阿聯及科威特價格已較去年同期回升,逐步回穩。出口市場結構方面,加拿大有顯著成長,沙烏地則有明顯降低,價格方面,美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之條凍虱目魚價格較去年同期下跌,其餘國家則較去年同期略有上漲。
    4. 4.石斑魚:香港青斑及龍虎斑批發市場價格已自去年高點走跌,青斑今年初價格有止跌,惟龍虎斑則下滑到7.9美元/公斤,另外龍膽石斑在2月份首次自澳洲進口3.3公噸(40萬港元)後,4月份也再次進口1.6公噸(48.9萬港元),有別過往皆由臺灣出口至香港。
    5. 5.午仔魚:香港冰鮮午仔批發市場均價自去年226.2港元/公斤,今年1月呈上漲趨勢,惟3月價格下降至178.3港元/公斤,至5月份價格已回升至212.7港元/公斤。
  2.  
    • (三)建議
      1. 1.吳郭魚:今年1至5月國際市場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我國出口吳郭魚冷凍魚片及條凍與去年同期皆呈現量增價揚,批發市場亦呈現量價微升,總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9.4%,均價上揚6.1%,顯示整體市場需求上升、供應略顯不足。然而,美國內需市場已開始反映關稅效應,批發與零售價格出現調整,預估7月關稅政策明朗後,供需狀況可望逐步回穩。建議業者持續關注中國關稅對吳郭魚生產成本的影響,以及巴西、越南在美國市場及印尼、越南於南韓市場的出口占比變化,並在此期間穩定生產、靈活調配出貨節奏,以降低市場波動風險。
      2. 2.鱸魚:鱸魚出口產品(含冷凍魚片及條凍)與批發市場皆呈現「量增價跌」趨勢。1-5月總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0.4%、均價下跌6.5%,顯示市場短期受國內生產與外銷市場變化影響,然而國內供應量趨於穩定,出口也較去年同期回溫。
      3. 3.虱目魚:虱目魚冷凍全魚與魚片的出口量皆較去年同期減少,價格則微幅下跌;批發市場則呈現「量減價增」的走勢。整體而言,總需求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0.7%,平均價格上升5.7%,反映出市場供應略顯不足的狀況。
      4. 4.石斑魚:石斑活魚出口量價齊跌,批發市場則呈量增價跌,整體總需求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3%,平均價格下跌18.2%,後續需持續關注美中貿易戰對中國內需市場的影響,同時評估可能對臺灣石斑魚需求的衝擊;此外,亦須需觀察香港龍膽石斑自澳洲進口的通路發展動向。
      5. 5.午仔魚:冰鮮午仔魚出口供應微幅減少(-5.5%),價格持續上漲(+6%),批發市場亦呈現量縮價揚(量-24.4%、價+12.1%),反映國內供應可能偏緊。整體出口價格於3月達高點後,至5月略有回落;惟銷往香港部分價格仍居相對高位,且香港批發市場5月價格亦有回升,後續仍需持續關注供應鏈變動與市場風險,審慎因應。

    1.  
    2. 整體而言,近期大宗養殖水產品出口市場受美國關稅等國際因素影響,導致市場供需與價格呈現一定波動。未來仍須留意主要出口國與消費市場之變化,建議業者持續關注國際情勢,妥善規劃出貨節奏,以降低潛在風險。

  3. 投影片11.JPG
  4. 投影片12.JPG投影片13.JPG投影片14.JPG投影片15.JPG

  

   

午仔魚

協作單位:國立中興大學

評價:穩定發展綠燈.jpg

分析:

(一)產銷評估:

本年度午仔魚繁殖場皆有限量繁殖之共識,且部份午仔魚養殖業者轉養其他物種(如:石斑、紅杉等),再加上去年普遍延遲放養,114年成魚上市時間延後約2個月,養殖成本較往年增加10-30%,放養密度亦有所下調,因此無午仔魚苗過度量產問題。

 

(二)市場評估:

  1. 1.午仔魚內銷銷售量:截至114年6月13日止,內銷銷售量為817,807公斤,較113年同期(1,042,536公斤)減少224,729公斤(-21.6%)。
  2. 2.午仔魚外銷出口量:截至114年5月31日止,出口量為3,463公噸,較113年(3,703公噸)同期,減少240公噸(-6.5%)。
  3. 3.內、外銷價格變動與趨勢:截至114年6月13日止,平均內銷價格為224.5元/公斤,較113年同期(198.5元/公斤)成長13.1%。截至5月31日止,平均外銷價格亦較113年同期上升5.8%。
  4. 4.午仔魚池邊價:截至114年6月2日止,午仔魚池邊價格為170元/台斤,與113年同期(170元/台斤)相同。
  5. 5.主要出口市場變化:午仔魚出口市場自112年以香港為主,113年起轉為中國大陸為主要出口國(中國大陸為5,390公噸;香港為2,306公噸),114年亦延續此趨勢(截至5月31日中國大陸為2,460公噸,香港為971公噸),惟考量產銷環境變化快速,建議業者持續關注市場動態,彈性因應產銷調整。

   

(三)建議:

  1. 1.建議養殖業者於養殖過程中及出貨前,應依規定加強產品檢驗,並依市場需求調整產量、產能與養殖規格,採取計畫性生產模式,以降低滯銷與價格波動風險。
  2. 2.午仔魚養殖放養量策略方面,建議可暫採保守態度,放養密度以每分地10,000至12,000尾為參考基準,並不宜超過18,000尾,放養時間可以延後及分階段放養。
  3. 3.今年度每季午仔魚實際生產量,較往年同期減少約20%至40%,反映整體產能下滑。
  4. 4.雖114年度在池量與存活率降低,但因穩定的出口需求,池邊價格仍維持高點,目前平均價格約為新台幣170元/台斤。若銷售情形維持與往年相當,預期7-8月池邊價將維持170元/台斤後逐漸回落至165元/台斤

          

               

虱目魚

協作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評價:審慎評估 紅黃燈.jpg
分析:

(一)產銷評估:

    1. 1.今年進口的虱目魚苗較去年同期少50%。國產苗已陸續開始生產,惟尚無完整統計資料。目前進口苗與本土苗之生產比例概估約為 7:1。
    2. 2.今年進口虱目魚2吋苗育成率不佳,存活率約3成,研判可能與極端氣候、鹽度太高有關。5至8吋魚苗價格則較去年同期略為上揚。
    3. 3.截至6月,成魚放養密度略低於去年同期,高雄2.36萬尾/公頃、台南1.34萬尾/公頃、嘉義區1.23萬尾/公頃左右;成魚養成新放養量則大概比去年減少3-5成,高雄2.49千萬尾、台南1.95千萬尾、嘉義0.83千萬尾。
     

(二)市場評估:

  1. 1.截至114年5月,冷凍虱目魚出口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8%,冷凍虱目魚片出口量減少31%。
  2. 2.同期全部批發魚市場虱目魚交易量增加4%,平均月交易價則減少10.2元/公斤;虱目魚肚交易量減少21%,平均月交易價增加97元/公斤。
  3. 3.114年7-8月冷凍虱目魚出口量預估為1,400公噸,冷凍虱目魚片約10公噸。
  4. 4.受美國對等關稅措施與台幣升值影響,虱目魚出口美國可能面臨不利條件,外銷市場轉為內銷後亦可能帶來價格壓力。
  5. 5.114年7-8月批發魚市場虱目魚交易量預估為1,000公噸,虱目魚肚交易量預估為270公噸。整體而言,7月之後虱目魚產量預期將開始增加,池邊價格上升的機率不大。

  

(三)建議:

    1. 1.台幣升值可能影響虱目魚外銷市場。
    2. 2.極端氣候的高溫導致池水鹽度偏高,養殖業者需要加強養殖健康管理。
    3. 3.建議漁民勿惜售,適時調整出貨時程。

     

                                                                                     

    石斑

    協作單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評價:審慎評估 紅黃燈.jpg
    分析:

    (一)產銷評估:

    1. 1.截至114年5月17日止,石斑魚調查放養面積約617.46公頃,放養比例為龍虎斑73%、龍膽石斑24%、青斑3%及其他石斑1%。
    2. 2.今年截至5月,石斑魚活魚累積出口量為4,309公噸左右,相較於去年(113)同期(4,646公噸)略微減少,但活魚外銷市場已有回穩跡象,產地輔導作業持續推動中,通路開拓亦須持續投入,以穩定整體產銷,後續產業動向仍待觀察。國內石斑製品截至5月累積出口量約67公噸,相較於去年(113)同期(19公噸)明顯增加,顯示在冷鏈系統投入已有成效,但仍有進一步發展空間。

       

    (二)市場評估:

    由去年度魚價變化顯示,受到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遲緩、消費力下降及市場供過於求之影響,建議業者應持續觀察後續市場狀況,以降低產銷風險。

    1. 1.青斑(點帶石斑):截至5月底目前尚未有白身苗,青斑今年5月平均池邊交易價格189.3元/公斤(114元/台斤)左右,較去年同期平均價格266.7元/公斤(160元/台斤)下跌29%,青斑受市場萎縮已鮮少人放養,逐漸被龍虎斑取代, 建議養殖業者應審慎評估,不宜再擴大生產,以降低市場風險。
    2. 2.龍虎斑:白身苗較去年同期減少53%,仍為目前國內石斑魚主流發展魚種,龍虎斑今年5月平均池邊交易價格214.7元/公斤(129元/台斤)左右,較去年同期(5月)平均價格327.8元/公斤(197元/台斤)減少35%。目前池邊交易價未回漲,加上中國大陸消費市場短期內需求減弱,因此整體魚價仍處於相對低檔,未來仍須持續關注中國大陸市場需求恢復狀況及其他出口市場開拓。
    3. 3.龍膽石斑:白身苗較去年同期減少100%,龍膽石斑今年5月平均池邊交易價格305.6元/公斤(183元/台斤)左右,較去年同期平均價格300元/公斤(180元/台斤)上漲2%,預估市場需求穩定
    4.  
    5. 發展,目前價格持續維持平穩,無明顯漲跌。

    然而,另一方面,雖活魚累積出口量較去年同期略為減少,但隨著內需消費回溫以及外銷出口逐步拓展,外銷市場有明顯回穩的趨勢,因此建議業者審慎評估市場走勢,適度調節產能。

         

    (三)建議:

      1. 1.掌控市場趨勢:針對活魚外銷面臨問題,登錄場制度可確保石斑魚產品可追溯性,並強化衛生安全,提升水產品品質,建議尚未加入者可評估參與,以增強國際通路供貨能力。
      2. 2.持續強化冷鏈系統:維持無用藥友善生產與管理模式,逐漸發展市場區隔,以拓展多元通路,並鏈結政府推動的冷鏈系統策略,強化流通效率,打破地域限制,提升水產品國際競爭力。
      3. 3.養殖管理措施調整:近期氣候變化劇烈,正值季節交替,易發生疾病,建議業者適時調整管理策略,加強水質與投餵管理,並定期進行消毒,以提升魚隻育成率。
      4. 4.落實友善養殖技術: 石斑魚的品質控管是產業永續的關鍵,透過友善養殖技術,落實水產品源頭安全管理,確保國產水產品品質。同時強化終端消費市場對國內高端石斑魚品牌與價值的認知,提升市場接受度及消費信心,強化產業競爭力。
      5. 5.遵守動物用藥及停藥規定:養殖水產動物若出現症狀切勿亂投藥,向各縣市魚病檢驗單位洽詢診治,並依獸醫師處方箋使用動物用藥及遵守停藥規定。
      6. 6.開發多元市場: 國內石斑魚產業積極開發多元市場,除傳統出口市場如中國大陸與香港外,近年來也拓展至美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地。同時透過提升產品加工技術、強化冷鏈物流與建立品牌形象,拓展高端餐飲、電商及團繕通路等,分散市場分險,提升整體產業韌性與競爭力。
      7. 7.建立品牌與差異化: 透過品牌化、溯源管理、登錄場制度及推廣友善養殖等方式,提升國內水產品價值,吸引特定客群。

       

                                                  

      協作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評價:保守發展黃綠燈.jpg
      分析:

      (一)產銷評估:

      目前在池魚多數未達上市規格,短期內市場供給量有限,但因其他替代魚種價格呈下滑傾向,外燴或喜宴需求轉往購買替代魚種,使得鱸魚內銷市場買氣受到影響,需求略減,魚價預估會維持目前狀況或小幅上漲。

             

      (二)市場評估:

      去年冬季氣溫偏低,且溫差變化劇烈,導致在池過冬魚持續有凍傷或死亡狀況發生,過冬魚災損嚴重,影響整體存活率與出貨量,目前市場供給明顯減少。另一方面,由於春季氣候不穩,魚苗供應一度短缺,至五月初情況才逐步緩解,目前,目前養殖業者持續放苗中。

             

      (三)建議:

      1. 1.113年度下半年放養之越冬苗,因冬季低溫及溫度變化劇烈,導致魚隻凍傷或死亡狀況頻傳,尤其以嘉義地區受災狀況最為嚴重,因此,目前在池魚量少,預計今年在產季來臨前,魚價將維持現況或小幅上漲。
      2. 2.今年度上半年進行放養之當年苗,至4月底才有較多2吋苗可供放養,初期估計育成率僅約2成,而入池進行放養後養成至5吋之魚苗活存率有顯著提高,依今年度魚苗放養時間,整體新放養魚苗活存狀況在七月初會更加明朗。

        

                 

      台灣鯛

      協作單位:台灣鯛協會

      評價:保守發展黃綠燈.jpg
      分析:

      (一)產銷評估:

        1. 1.魚苗方面,去(113)年台灣鯛魚苗銷售量達1億4,066萬尾,已回升至111年的水準,但去年8月魚苗產量減少,推估今年6月後條凍規格魚隻供應可能縮減。114年截至5月魚苗生產已達9,406萬尾,較去年同期9,054萬尾略增352萬尾。
        2. 2.目前可供出貨的條凍及菜魚成魚數量偏少,預期今年新放養的魚隻需於九月後才能上市,切片用魚隻在大規格方面仍有短缺情形,可能須等到6月下旬才會稍有緩解,呼籲養殖戶不宜過度觀望惜售,也應避免因恐慌而低價拋售,以維持市場穩定。

       

      (二)市場評估:

        1. 1.114年1至5月台灣鯛條凍出口總量約為6,800公噸,較113年同期(6,822公噸)略減22公噸。其中出口美國5,529公噸,較去年同期(4,229公噸)增加1,300公噸,顯示美國市場需求持續穩定,尚未受到對等關稅影響而衰退。近期雖有海運運費調漲與匯率波動影響出貨進度,但應不會影響後續訂單。但整體外銷訂單預期仍可順利推進。另因中國在高關稅政策下出口競爭力下降,未來台灣鯛於美國市場之發展空間仍具潛力。
        2. 2.魚片外銷市場114年1-5月出口總量967公噸,較113年同期(663公噸)增加304公噸。其中出口美國724公噸,較113年同期(405噸)增加319公噸,顯現魚片市場需求量仍高。
        3. 3.近期內銷菜魚價格約33元/台斤。整體市場需求相對穩定。
         

      (三)建議:

      1. 1.預期114年7至8月,台灣鯛市場價格可能因美國對等關稅、海運費高漲、匯率波動以及中國去化前期庫存等因素出現短期波動。惟隨著政府積極爭取穩定出口環境,市場可望逐步回穩,建議養殖戶可持續關注出口情勢,妥善安排放養時程。
      2. 2.今年魚苗供應穩定,惟仍應留意未來天候變化。為避免春、夏期間出現市場供應短缺,建議養殖戶妥善規劃養殖期程,分散投苗與收成時機,以降低風險。
      3. 3.為穩定台灣鯛產量,光電場域養殖相關查核與計畫審查應持續落實,並以原有養殖物種為主,以降低對整體生產規模之影響。
      回上一頁